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paper paperNew
2025, 07, No.1503 27-31
数字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呈现特征及引导路径研究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治理策略研究”(22YB016)
邮箱(Email):
DOI:
摘要:

随着数字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空间已成为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第一环境”。当前,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主要包括学习型、社交型、休闲型及参与型4种,且在数字环境下呈现出一系列新特征,如以学习和社交为主要内容、“指尖决策”较为随意、人际圈层外扩中的“弱交往”及多元价值中的理性选择等。因此,数字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引导工作应着重从数据信息采集、话语体系更新、数字媒介运用及数字环境营造等方面入手,以发挥数字技术优势,实现育人功效。

Abstract:

KeyWords: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

[2]李一.网络行为:一个网络社会学概念的简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48-53.

[3]田川,吴俊.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教育引导:以江西10所高等学校为例[J].教育学术月刊,2017(12):73-80.

[4]大学生网络社交调查:超五成大学生每天网络社交3小时以上[EB/OL].(2023-09-01)[2024-08-15].https://txs.youth.cn/yc/202309/t20230901_14758499.htm.

[5]周蓉.自媒体时代大学生网络集群行为的特征、风险及控制策略[J].高教探索,2021(8):117-121.

[6]王 平,唐华,周栋,等.基于问题行为理论的低年级大学生社交网络成瘾的影响因素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43(8):955-962.

[7]包天强.数字时代高校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原则与实施路径[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3(11):60-66.

[8]林启修,马向真,李慧敏.大学生隐性自恋人格与网络失范行为的关系:自我意识与人际敏感的链式中介作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1):140-146.

[9]王文韬,钱鹏博,唐思捷,等.信息成瘾现象的成瘾溯源、行为机理与阶段模型[J].图书情报工作,2023,67(22):68-79.

[10]马天琛,李怀杰.新媒体时代高校网络舆论引导力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2(6):58-60.

[11]高世杰,赵红灿.“四全媒体”语境下高校网络舆论引导进路的转向[J].江苏高教,2023(7):96-99.

[12]刘星焕,何玉芳.以数字化赋能“大思政课”建设的内在机理、现实梗阻及实践路径[J].理论导刊,2023(10):104-108.

[13]罗红杰.大数据赋能精准思政:运行机制与推进策略[J].中国远程教育,2023,43(8):79-86.

[14]陈诚.数字思政的生成机理、价值意蕴与实践路向[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16):70-72.

[15]曼纽尔·卡斯特.网络社会的崛起[M].夏铸九,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64.

[16]陈先哲.大学与人生[N].光明日报,2022-09-06(15).

[17]樊未晨.我国慕课数量和学习人数均居世界第一[N].中国青年报,2024-12-16(5).

[18]沈欣忆,刘美辰,吴健伟,等.MOOC学习者在线学习行为和学习绩效评估模型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20(10):1-8.

[19]吕小亮.新冠疫情下“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动因与引导策略[J].当代青年研究,2020(4):5-10.

[20]梁钦“.0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现象及治理策略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3(1):132-137.

[21]张蓉.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舆论引导的困境与思考[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1,75(3):12-15.

[22]AJZEN I.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reactions and reflections[J].Psychology&Health,2011(9):1113-1127.

[23]李亭松,张洪泰,吕林海.新时代新学习方式的利与弊:互联网时代大学生碎片化学习现状、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2020,43(2):1-5.

[24]胡钰,王敏.元宇宙中的人际交往:媒介化依赖与主体性重建[J].青年记者,2023(4):18-21.

[25]张焱.奋斗依然是当代青年的主旋律[N].光明日报,2023-05-04(2).

[2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201-202.

[27]彭波.论数字领导力:数字科技时代的国家治理[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20(15):12-24.

[28]盛先科.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特征探索与风险应对策略[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79(2):16-20.

[29]王郦玉.高校辅导员数字素养:理论渊源、价值意蕴与培育路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42(2):154-160.

基本信息:

DOI:

中图分类号:G645.5;G206

引用信息:

[1]张蓉,刘毅.数字环境下高校大学生网络行为呈现特征及引导路径研究[J].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5,No.1503(07):27-31.

基金信息:

2022年度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治理策略研究”(22YB016)

检 索 高级检索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